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。在人工智能领域,我国大体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,完全有能力跻身新工业革命前列。我们应该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创新公共服务方式,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,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、智能终端、智能汽车、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,培育若干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,形成创新活跃、开放合作、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。我国必须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,瞄准国际人工智能发展趋势,把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升级改造有机结合起来,给经济发展新常态注入智能化的新动力。
人工智能是新工业革命的基础
人工智能是研究、开发用于模拟、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、方法、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,该领域研究包括机器人、语言识别、图像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。人工智能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三大尖端科技之一(空间技术、能源技术、人工智能),也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(基因工程、纳米科学、人工智能)。人工智能被视为人类科学尖端,科研领域皇冠上的明珠。
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,在尔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。从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,人工智能主攻方向是通过“逻辑专家”的“推理和搜索”方法来解决一些特定问题,如迷宫探索、机器人行动规划,以及各种棋类博弈。然而,当人们意识到当时的人工智能只能解决一些“玩具问题”,而对复杂现实问题束手无策时,人工智能研究走向了又一次低潮。
20世纪80年代,第二次人工智能浪潮卷土重来。这一阶段特点是研发出了能利用“知识”的“专家系统”,让计算机能够像该领域的专家一样出色地开展工作。同时,人工智能在程序设计语言、知识表示、推理方法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。然而,到了90年代中期,很多雄心勃勃的大型人工智能计划都面临着推理能力弱、实用性差等难以克服的困难,人工智能研究又进入了第二次低潮。
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,人工智能研究的瓶颈又有所突破。由于互联网、浏览器及搜索引擎的问世和快速发展,运用海量数据的“机器学习”迅速崛起,尔后开发的计算机的“深度学习”能够开始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学习。由此,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进入了又一次新高潮。
15694520456